擁有一款豪華車,不只是單純的代步工具,是身分財富的象徵,也是個人品味的延伸,別人也能透過對豪華車品牌與車系的認同,轉而投射出對車主的看法。因此,豪華車如同世上所有的奢華品,除必須有令人讚賞的優異本質,大幅拉開與一般品牌產品的差異,也必須精準外顯品牌價值感,擁有它,無須贅言,就直接傳遞訊息給外界。

當然,全球車壇豐富多樣的豪華車款,因應客戶不同的使用需求,而被陸續開發出來。現在,為了讓讀者對於各類型豪華車款,有更為完整的瞭解,U-CAR 特別推出豪華車選購特輯,挑選出 5 款級距最具代表性的豪華車,以便作為豪華新車選購的參考資訊。

一如人類自古以來,對多樣性的渴求。兼具身份象徵與交通工具的豪華車,也擁有多元的產品級距,來滿足全球層峰客戶的用車喜好。

因此,U-CAR 此次的豪華車選購特輯,精選出 5 款級距截然不同的豪華車款代表,涵蓋豪華運動休旅車 Mercedes-Benz G-Class、豪華中大型房車 BMW 5 Series、豪華大型房車 Lexus LS600hL、豪華小型掀背車 Audi A1 與豪華旅行車 Volvo V60 等,讓讀者能找到合適自己需求的產品級距。

能成為各界認同為豪華車款,除產品在各方面必有過人之處,背後所屬的豪華品牌,理所當然是歷經淬煉的車壇佼佼者,才能成功散發品牌光環。接下來,我們將以精簡扼要的產品概論,來介紹這 5 款豪華車的產品特色,同時,也安排以各別豪華車款為主題,所推出的產品專題報導,提供讀者做進一步的延伸閱讀。

如同其名,以取自德文「Geländewagen」越野車的首字母 G,作為車系命名的 G-Class,自 1979 年發表問世,肩負全球豪華運動休旅車領導旗艦車系,也是 Mercedes-Benz 品牌狂野不羈、熱愛自然的精神象徵。

而簡約剛毅的獨到外型,經歲月洗鍊更顯永恆經典,結合可支援前、中、後差速器鎖定的 AWD 全時四輪驅動系統,強悍堅固的車體底盤與傳動系統,讓 G-Class 深受全球 LSUV 豪華運動休旅客層青睞。若論及車系歷史脈絡,以超過 33 年的漫長時間,除施以強化外觀、內裝、底盤及動力細節的小改款工程,G-Class 仍然維持初發表的基礎架構,讓 G-Class 成為 Mercedes-Benz 最為經典雋永的車型。

甫於 2012 年 12 月由台灣賓士發表上市的新款 G-Class,是原廠於 2012 年 4 月推出的小改款車型,販售車型以產品位階來看,依序有售價 543 萬元的 G 350 BlueTEC L、售價 609 萬元的 G 500 L,以及售價 815 萬元 G 63 AMG L 性能旗艦,在產品編成滿足 G-Class 客層的需求。

在未大幅變動 G-Class 的經典造型下,Mercedes-Benz 原廠僅替 G-Class 進行細部的修改,以呈現出符合當代的科技美學風格。頭燈組植入 5 顆 LED 的晝行燈,搭配品牌家族共通的箭矢造型後視鏡組,在外觀保持簡潔樣貌時,也為粗獷的 G-Class 帶來些許前衛新風格。而在小改款 G 63 AMG L 造型,車頭新搭載 AMG 造型水箱護罩,結合新造型的前保險桿以及大進氣柵,並換上紅色煞車卡鉗和 AMG 樣式 20 吋 5 幅雙叉輪圈,更顯狂放氣勢。

不只外觀有所變動,小改款 G-Class 內裝更是大幅精進,以迎合對新世代中控設計與數位資訊的喜好。包括換上新世代 Mercedes-Benz 中控台模組,並改採新穎的雙環式儀表板與多功能 4 幅式方向盤,讓 G-Class 駕駛有全新操作介面,而為提供駕駛更清晰的行車資訊,原本位於中控台中央的液晶螢幕,也被移至中控台上方並搭配 7 吋 TFT 彩色螢幕。同時,小改款 G-Class 也將 COMAND 多媒體系統附 6 片 DVD 換片機,列入全車系標準配備,較高階的 G 500 L 與 G 63 AMG L 更將 Harmann/Kardon (Logic 7) 環繞音響系統以及電動天窗列入標準配備。

動力部份,導入國內的小改款 G-Class 車系提供了 3 種動力選擇,入門車款 G 350 BlueTEC L 採用 BlueTEC 低排污科技,具備 211 匹的最大馬力及 55.1 公斤米的最大扭力表現,並藉由排氣系統加入內含 AdBlue 尿素溶液的 SCR 觸媒轉化器,可大幅降低排放廢氣中的氮氧化合物成份比例。中階的 G 500 L 則採用 5,461c.c. V8 汽油引擎,可在 6,000 轉輸出 388 匹最大馬力,並在 2,800 轉至 4,800 轉輸出 54 公斤米的最大扭力。身為性能旗艦的 G 63 AMG,則搭載擁有 5,461c.c 排氣量的 V8 雙渦輪增壓引擎,可在 5,500 轉產出 544 匹最大馬力,且在 2,000 至 5,000 轉速之間,傾力釋放 77.5 公斤米最大扭力,輕鬆達成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僅需 5.4 秒,電子限速則在時速 210 公里,成為名符其實的性能旗艦。

擔綱 BMW 品牌中大型房車主力的 5 Series,是品牌開疆拓土的重要功臣,而 BMW 於 2009 年底所發表的新款 5 Series,是原廠底盤代號 F10 的車系第 6 代車型,在此之前,5 Series 先前已推出 E12、E28、E34、E39 與 E60 等五個世代,成功替 5 Series 在全球豪華中型房車市場,取得穩固的銷售地位。

濃厚的家族造型元素,包括短前懸、修長引擎蓋與獨特鈑金摺線,搭配類 Coupé雙門跑車風格的車頂線條,以及較前一代 5 Series 增加 80mm 的軸距,讓車身更顯修長優雅,同時充滿跑車性格。而傳承自家族設計美學,包括雙腎型水箱護罩、水平進氣口、LED 四環導引光圈和乳白色燈眉,完整呈現在新 5 Series 上;車尾部分同樣是 BMW 家族採用的新式 L 型尾燈設計、車尾的水平線條與外擴輪拱,均使新一代 5 系列更添運動特質

新世代 5 系列整體質感獲得大幅精進,歸功於 5 系列與 7 系列的高度通用性設計。尤其是座艙以駕駛為導向的中控台設計與座艙零組件,讓座艙整體感受更為提升。5 系列擁有 BMW 全新第 2 代 iDrive 中文化控制系統含自設功能快捷鍵,搭配高解析度的 7 吋中央顯示螢幕,以及較上一代軸距增加 80mm 至 2,968mm 的軸距設定,建構新世代豪華座艙的重要基礎。另外,新款的儀表板配置、清晰易讀的 BMW 四圓指針,加上符合人體工學、7.2 度角傾向駕駛的中控台設計,也是座艙加分重點。

以駕馭樂趣贏得無數駕駛肯定的 BMW 5 Series,採用前鋁合金雙 A 臂與後多連桿懸吊設計,以及 50:50 車身配重設計。獨特的動態駕馭控制系統,可選擇不同風格的操控模式,每一種模式可以針對引擎、換檔、轉向以及避震器進行不同的調整,而對於追求更高駕馭樂趣的消費者,5 Series 也將整合式主動轉向系統納入選配清單。

BMW 5 系列的動力選項相當豐富,而為提升傳動效率,5 系列全車系採用 Steptronic 運動化 8 前速手自排變速箱。汽油車型計有 3 顆採 TwinPower Turbo 增壓技術的新世代引擎,包括出力 306 匹馬力 3.0 升直列 6 缸燃油直噴的 535i、2.0 升直列 4 缸出力 245 匹馬力的 528i,以及 2.0 升直列 4 缸出力 184 匹馬力的 520i 等三款,以及自然進氣的 3.0 升直列 6 缸,輸出最大 258 匹馬力的 530i。

柴油動力選向亦相當多樣,搭載 3.0 升全鋁製曲軸箱直列 6 缸柴油引擎,採 TwinPower Turbo 動力科技,可輸出 313 匹的 535d M Package 為柴油旗艦,245 匹馬力與 50.1 公斤米扭輸出,530d 擔任柴油動力旗艦。另一款柴油動力 520d,則是扮演 5 系列入門車型,搭載 2.0 升直列四缸柴油引擎,可繳出 184 匹最大馬力,與 38.75 公斤米最大扭力。

2012 年 4 月,BMW ActiveHybrid 5 油電混合動力版本被引擎國內,動力搭載與現行 535i 同一具 3.0 升 TwinPower Turbo 直列 6 缸渦輪增壓引擎,可輸出最大馬力 306 匹及 40.8 公斤米最大扭力,結合電力驅動系統後,可讓 ActiveHybrid 5 綜效最大馬力來到 340 匹,最大扭力也達到了 45.9 公斤米,因此可讓重達 1,850 公斤的 ActiveHybrid 5 由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在 5.9 秒完成,成為兼具節能與性能的雙重優選。

隨著 Lexus 麾下新一代 GS 車系開啟了全新家族化設計元素,也陸續帶動 Lexus 家族改頭換面的改款節奏,擔綱旗艦角色的 LS 車系,在 2006 年時推出第 4 代,也在相隔 6 年後的 2012 年第 3 季,推出了 LS 車系改款新作。2012 年 11 月於臺灣導入的新款車型,涵蓋豐富的 LS 460、LS 460L、LS 600hL、LS 460L Ottoman 與 LS 600hL Ottoman 五款車型,全面提供國內層峰客層使用。

LS 車系此次的 2013 年事改款工程中,首度加入 Lexus 最新家族語彙 Spindle Grille 紡錘型水箱護罩,改採延伸至保桿下方與進氣柵合為一體的大面積水箱護罩,搭配大型鷹眼頭燈組與箭矢型的 LED 晝行燈組,讓新款 LS 車系擁有更易於辨識的家族特徵,也創造出更為年輕化的車頭造型,為了強調 LS 車系的豪華面貌,水箱護罩外緣也完整採用了鍍鉻飾條的點綴,於視覺效果上更加的突出。

車側部分,重新設計的側裙線條創造出更為低伸的視覺效果,並在車側下方使用了鍍鉻飾條點綴,彰顯豪華外觀風貌。而在車尾部分,LS 車系導入全新燻黑 LED 尾燈設計,並加入三輻 LED 導光條來營造豪華科技質感,而牌照框線條也重新修飾並加入鍍鉻飾條。雙出方型尾管造型整合於保桿的下方,以提升造型設計的成熟度,並在中央追加鍍鉻飾條;此外,為了融入更多年輕動感元素,車尾下方更追加了下擾流的配置,讓 Lexus 品牌旗艦房車除豪華感也帶有運動風格。

既然擔綱全球豪華大型房車級距的代表車款,LS 擁有極致寬敞舒適的空間表現,LS 460 的軸距來到 2,970mm,而加長版本的 LS 460L 與 LS 600hL,軸距更達到 3,070mm 之譜,內裝架構也隨新款樣式有大幅度的改變;呼應外觀採用現行家族的新世代設計語彙,車室陳設也融入與 GS、ES 車系相當的主軸,展現更為精緻動感、科技風貌的氛圍。

而為營造奢華感,中控台下半部及排檔座全數施以皮質包覆,並擁有縫線的設計強化細部的高級質感,全電動調整的雙前座椅,並附有記憶模式及加熱通風機能等設計,展現出高雅豪華之車室氛圍。此外,LS 亦導入新一代 Remote Touch 直覺式資訊操控系統,中控台上並採用了 12.3 吋彩色螢幕提供多元化的行車資訊,提供強大的車輛控制整合機能,LS 600h 則新增油電混合動力指示器,顯示 Hybrid 系統的作動時機。

動力系統部分,LS 460 搭載的 4.6 升 V8 引擎,擁有招牌的 D4S 缸內直噴科技,最大馬力輸出提升至 387 匹,從靜止加速至時速每小時 100 公里需時 5.7 秒。LS 600h 的動力系統部分,汽油引擎採用 5.0 升 V8 汽油引擎的設定,具備 D4S 缸內直噴科技、ETCS-i 電子節汽門、VVT-i 可變汽門正時及 ACIS 可變進氣歧管機構,其動力輸出亦維持 394.4 匹最大馬力與 53 公斤米最大扭力,而與電動馬達綜效的混合馬力輸出設定也維持 445 匹最大馬力。

LS 車系安全配備也極為齊備,涵蓋前座搭載膝部氣囊、側邊氣囊與 Dual Chamber 的雙球體氣囊,總計多達 10 具氣囊組,Ottoman 車型右後座更配有先進的防潛滑 SRS 氣囊 ,總計達 11 具氣囊的最高等級安全防護 。此外,Ottoman 車型還搭有 Pre-Collision 預警式防護系統,ACC 主動式車距維持定速系統;其他如 TPWS 胎壓檢測警示系統、WIL 頸椎傷害緩和座椅、雙前座主動式頭枕、HIP 頭部緩和結構等主被動安全配備,則是全車系列為標配,提供駕乘人員全方位的最佳防護。

2010 年先行於日內瓦車展首演的 Audi A1,為全球掀背車迷帶來時尚與動感兼具的小型掀背產品。而台灣奧迪至今已陸續為國內消費者,導入 A1 車系所屬的 A1 3 門掀背與 A1 Sportback 5 門掀背兩車型,成為都會時尚風格最為顯明的豪華小型掀背車,另為滿足性能車迷的喜愛,A1 與 A1 Sportback 也同步導入性能更強悍的 Sport 運動化車型。至於喜歡精巧靈活特性的消費者,車身尺碼小於 4 公尺,採用 3 門掀背設計的 A1,首推是豪華小型掀背車的聚睛焦點。

大量保留 Metroproject quattro 概念車的設計元素,原廠並將現行 Audi 家族設計語言融合至 A1 車身,包括大面積的單體盾型水箱護罩,與 Audi 性能車款類似的前後保險桿造型、銳利的頭燈,以及與 Audi 休旅家族相似的車尾造型,在小小的 A1 身上,幾乎能夠看見 Audi 家族各款產品的影子。

內裝方面,透過 4 組圓形空調出風口,以及 Two Tone 雙色調的座椅,為 A1 帶來具年輕氣息的車室氛圍。搭配白字、紅針配色雙環式儀表板,也帶來頗為豐富的動感氣息。而儀表板中央的多功能行車電腦顯示幕,讓駕駛人能夠便利的閱讀。

不僅如此,鎖定年輕族群的 A1,也針對年輕族群的喜好,標配具 MP3 播放、Aux-in 與 SDHC 讀卡機音源輸入等功能的音響主機,以及全車 8 具喇叭,滿足年輕一輩對聽覺的需求。空間表現上,小巧的 A1 具有 270 公升的行李箱容積,搭配 6/4 分離可傾倒式座椅,能讓 A1 一舉擁有 920 公升的置物空間,另外行李廂底板下方亦設計有置物隔艙,僅管車型輕巧,也能擁有大肚量的表現。

即使採用小車設計,頂級的安全仍是 Audi 品牌一貫的堅持。A1 除標配雙前座安全氣囊、前座側邊氣囊、車側氣簾等 6 具安全氣囊,更搭配預縮式安全帶、主動式頭枕等被動安全配備;並且搭載 ESP 車身穩定控制系統、ABS、EBD 煞車力道分配與 BAS 煞車力道輔助系統等配備,提供予 A1 車主完善的安全防護。

在動力陣容上,A1 Attraction 與 Ambition 兩車型擁有 122 匹最大馬力、20.4 公斤米扭力峰值的 1.4 TFSI 引擎,搭配 7 速 S tronic 雙離合器變速箱、煞車動能回收系統與 Start-Stop 怠速熄火系統,在能源局的耗能測試中,A1 擁有市區每公升 15.15 公里、高速每公升 21.28 公里與每公升 18.5 公里的平均油耗表現,能源效率等級為第 1 級。

A1 車系動力旗艦的 A1 Sport,搭載結合機械增壓與渦輪增壓兩種增壓機構的 1.4 升直四引擎,在雙增壓系統的幫助下能夠在 6,200 轉時輸出 185 匹的最大馬力,同時於 2,000 轉至 4,500 轉間帶來 25.5 公斤米的扭力峰值。搭配齒比調整過的 7 速 DSG 雙離合器變速箱,能夠讓前輪驅動的 A1 Sport 只需 6.9 秒便能完成靜止至時速 100 公里的加速,同時擁有時速 227 公里的極速表現。

2010 年日內瓦車展,Volvo 首演全新中型房車產品 S60,開啟品牌新世代樣貌,接著,同年 7 月 Volvo 帶來更讓人驚艷產品,化身成為旅行車的 V60。在 B 柱以前,V60 完整保留了 S60 的設計語言,透過大膽、無畏的線條,將方正與直角從車體上拔除,搭配中央六邊型鍍鉻水箱護罩與放大的 Volvo 廠徽,以及兩旁尖銳的頭燈線條,構築出 S60/V60 一系年輕的面容。

打破傳統旅行車讓人失望與不協調的車尾設計,由北歐斯堪地那維亞極簡美學操刀的 V60,由車側至車尾的優美造型,卻成為最為吸引人的所在。甚至讓人覺得,在趨近於 Coupé比例的 V60 身上,卻比採取三廂、四門設定的 S60 更為動感。透過刻意壓縮的窗框線條,營造出車頂、腰線收聚於車尾的態勢,營造出宛若 Coupé的俐落身段,不似以往常見的旅行車那般方正、呆板。

內裝方面,維持 Volvo 一貫的斯堪地那維亞設計風格,以簡約、實用為導向,並且更加講究用料、材質與色系的搭配,使得車室能夠擁有豪華而舒適的空間。另外,為了與外表的運動氣息配合,V60 在內裝設計上,也採用駕駛人導向的設計,將中控台角度略向駕駛傾斜,便於駕駛操作中控台以及閱讀中控台螢幕所顯示的資訊。

而將生命價值列為無可妥協的 Volvo 車廠,在 V60 匯集品牌最尖端與齊備的安全科技。導入具備行人偵測功能的 CWFAB 碰撞警示暨主動煞車系統,能夠偵測於車輛前方行走的行人,並在辨識到碰撞即將發生時對駕駛提出警告,若是駕駛未採取相對反應,便會主動介入啟動煞車,Volvo 原廠表示這套系統,在車速在時速 35 公里以下的狀況能夠完全預防撞擊的發生。至於國內導入車型方面,除了標配 City Safety 都會安全防護系統外,於旗艦版車型也將 CWFAB 碰撞警示暨主動煞車系統列入標配。

動力方面,搭載 R-Design 運動化套件的 T5 汽油動力,採用與 S60 相同的 T5 2.0 升 GTDi 缸內直噴渦輪增壓引擎,這具排氣量 1,999c.c.的直列 4 缸引擎,運用渦輪增壓技術與缸內燃油直噴科技,引擎轉速 5,500 轉時輸出 240 匹最大馬力,同時於 1,800 轉到 5,000 轉間,形成一個扭力高原,釋放 32.6 公斤米的最大扭力,搭配 Powershift 6 速 DCS 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系統,可擁有每公升行駛 10.9 公里的平均油耗表現。

而柴油車型方面,則是搭配 D4 的 2.0 升直列 5 缸柴油引擎,能夠在 3,500 轉時輸出 163 匹的最大馬力,並於 1,500 轉至 2,700 轉間輸出 40.78 公斤米的扭力峰值,變速箱則搭載 Geartronic 6 速手自排變速箱,創造出每公升行駛 15.2 公里的優異平均油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