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便 2020 日內瓦車展因肺炎疫情取消,但 BMW 原廠還是照既定行程舉辦 Concept i4 概念車的線上發表會。Concept i4 採用 BMW 第 5 代 eDive 電動科技,具有 80kWh 的電池組,馬達組則可輸出達 530 匹馬力、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僅需 4 秒,WLTP 續航里程則為 600 公里,預計 2021 年於德國慕尼黑工廠進行量產。
BMW 原廠最早在 2017 法蘭克福車展推出 i Vision Dynamics,該款概念車後續也於 2020 臺北車展展出,外界原先預期其就是 i4 電動轎車的概念雛形。但 BMW 近期卻再度預告推出更為接近量產版本的 Concept i4,以揭示 i4 更多的產品細節。
承襲 i Vision Dynamics 造型輪廓,Concept i4 更趨近量產版
從外觀來看,Concept i4 大致承襲 i Vision Dynamics 的造型輪廓,舉凡 8 角形的大型直立水箱護罩、銳利頭燈組搭配多角形晝行燈,已經成為近期 BMW 概念產品的主要元素。不過 Concept i4 相較之下已修飾的更為趨近量產版本,下保桿兩側有著大型直立類進氣鰭孔,水箱護罩中央擁有更多黑色與銀色飾材妝點。
而 Concept i4 另外一大重點則是首度採用了 BMW 全新的廠徽,其不再是以黑色為基底,改以透明方式凸顯灰色 BMW 三字,其內的巴伐利亞邦藍白旗識別,也改為時下流行的扁平化設計,堪稱是品牌廠徽 103 年以來變動最大的一次。
車側部分,Concept i4 雖然維持 i Vision Dynamics 以降的 Gran Coupé斜背轎跑造型,但在 B 柱已改為較傳統的設計,車門也不再是隱藏式、而是外掀式門把,後視鏡則為電子攝影機配置,足下的輪圈造型也是進行輕量化並符合空氣力學效果。車門下方的 Air Breather 車側導流孔,則從前葉子鈑透過 L 型藍色式條向後延伸,塑造出相當美型的車身線條,全車則以 Frozen Light Copper 消光銅色塗裝。
車尾方面,Concept i4 透過尾廂蓋的摺線,塑造出類似鴨尾的視覺效果,L 型的 LED 尾燈亦替車身提升不少科技感。至於後保桿兩側的鰭孔,也與下方黑色的分流器(Diffuser)營造動感造型,讓這款純電轎車擁有接近傳統燃油車的運動感。
內裝導入曲面螢幕元素,採用品牌最新操作介面
Concept i4 在內裝有著銅色素材、全景玻璃車頂、水晶中控套件、新式樣方向盤妝點,全車採 4 座布局,也注入品牌最新的高科技扮相,包含先前在 iNEXT 量產版預告的曲面螢幕亦現身在 Concept i4 車室中,原廠將其稱為「BMW Curved Display」,其由 2 組內建的大螢幕廂連而成,其內的操作介面則不再是現行的 iDrive 7.0,而是原廠預計 2021 年推出的新世代介面,具有更多的 3D 顯示效果,其行車模式更可在 Core、Sport、Efficient 三種模式間切換。
Core 模式下屬於較為科技感的介面,其主畫面具有 4 個 Widgets 資訊顯示卡,整體的介面分為則以銅色調呈現,還可依照駕駛喜好進行主畫面編排設定。至於在 Sport 模式下,系統會將 Widgets 資訊顯示卡集中,以便駕駛在激烈操駕下更聚焦於相關的行車資訊,右方的螢幕甚至還會有類似傳統燃油 M Car 的 BMW M 單圈計時器。Efficient 節能模式則有內建所謂的「Assisted Driving View」,可顯示車身周圍的感知器與障礙物,右側螢幕則會改為顯示電池剩餘容量與續航力。
而除了內裝的高科技感營造,BMW 原廠也強調其具有所謂的「BMW IconicSounds Electric」聲浪,是由曾以《獅子王》榮獲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的電影配樂大師 Hans Zimmer 協助打造音效,讓 Concept i4 具有不同於其他品牌的電動聲浪,並可搭配 Core、Sport、Efficient 三種模式呈現不同的效果。
具備 530 匹最大馬力,續航里程高達 600 公里
動力部分,BMW 原廠也強調 Concept i4 採用的 BMW 第 5 代 eDive 電動科技,不再需要使用稀土元素,具有容量達 80 kWh 的高壓電池組(僅重 550 公斤),搭配電動馬達下,可提供高達 530 匹的最大馬力,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僅需 4 秒,極素可高達時速 200 公里,WLTP 模式測試下的續航里程則為 600 公里。
BMW 原廠指出,目前 BMW 已投資超過 2 億歐元替德國慕尼黑工廠進行升級,為的就是要於 2021 年投產量產版 i4,而廠區現有的 90%設施都能對應到未來電動車 i4 的生產,僅需針對 10%的設施進行調整。而有關 Concept i4 未來量產版的最新動向,U-CAR 仍會持續追蹤,並替讀者帶來第一手的最新報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