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yundai Grand Starex 自從在臺灣上市以來,就成為機場接送與長途乘坐的主流商務車款之一,原因無它,其配置的寬闊空間、9 人座設定、載人載貨靈活運用、高扭力柴油引擎等特色,能滿足客戶與使用者的需求。而本次 [ 國道 5 號油耗紀實 ] 單元,除了標準的測試流程外,更加入「油品品牌」的操縱變因;換句話說,藉由相同的測試過程與手法,在只更換油品品牌的前提下,測試其油耗表現的差異。

本次的 [ 國道 5 號油耗紀實 ] 單元,擴大規模以 4 輛 Hyundai Grand Starex 進行油耗實測。擴大規模的目的,在於添加了「油品品牌」這個操縱變因。

寫在文前─關於 [ 國道 5 號油耗紀實 ] 單元

測試油耗有各種方式與基準,為了提供更客觀的油耗數據,因此特別選擇國道 5 號來進行測試;選擇高速路段的定速測試,除了較能減少路況不同、起步次數、怠速時間等因素對油耗的影響,同時國道 5 號路段在平日時段,相較其他高速路段也是交通順暢的選擇,而 2017 年 U-CAR 也進行了路線調整,納入南下與北上的國道 5 號雪山隧道路段,隧道路段除了能避免部分氣候因素外,也可更貼近一般使用者的駕駛環境。

4 輛測試的 Hyundai Grand Starex,其車況與年份相近,而測試過程中的控制變因,包括車輛駕駛人員、車輛載重、順序等,均保持相同,當中僅有「油品品牌」進行更換,藉此來比較差異。

在本次的單元中,U-CAR 特別挑選 4 輛車況相近的 Hyundai Grand Starex 進行測試,而測試過程中的控制變因,包括車輛駕駛人員、車輛載重、胎壓、空調、燈光、車輛行進的順序等,第 1 次與第 2 次的測試流程設定均保持相同,當中僅有「油品品牌」進行更換,藉此來比較差異。

節能效益剖析:2.5 升 CRDi 渦輪增壓柴油引擎搭配 5 速自排變速箱

設定商用市場取向的 Hyundai Grand Starex,採用 2.5 升 CRDi 渦輪增壓柴油引擎,由於柴油引擎的熱效率較高、較省油、低轉速高扭力等特性,都更符合商用車輛的使用需求。Grand Starex 的柴油引擎可於 2,000 轉至 2,250 轉速下提供最大 45 公斤米的扭力,最高 170 匹馬力則是於 3,600 轉時湧現;根據能源局所公布的油耗結果,Grand Starex 的平均油耗為 10.4 km/l,就這個級距尺寸的商用乘坐車來說,算是兼具實用性與一定程度的經濟性。

Hyundai Grand Starex,採用 2.5 升 CRDi 渦輪增壓柴油引擎,搭配 5 速自排變速傳動系統,對於商務市場來說,這兩項的搭配有助於降低行駛成本、保養維護費用,而低轉速就提供最大 45 公斤米的扭力,更符合商用車輛的使用需求。

Grand Starex 配置了 5 速自排變速傳動系統,就傳動效率來說,自排變速箱或許不比現今的自手排變速箱來得高,但以商務用途來說,可靠性與合理的養護成本,還是主流買家的需求考量;而從 Grand Starex 取得經濟部能源局能源效率等級的小客貨/小貨車 1 級結果來看,Grand Starex 仍具備相當不錯的節能效益。

不同油品品牌的測試變因

本次的 [ 國道 5 號油耗紀實 ] 單元,除了標準的測試方法與流程外,U-CAR 特別納入了「油品品牌」的操縱變因,來測試不同品牌的柴油,到底會對油耗表現產生甚麼程度的影響。

和標準 [ 國道 5 號油耗紀實 ] 單元的執行步驟完全相同,本次的操縱變因只有油品品牌,也就是中油與台塑的差異。

為了進行測試,U-CAR 挑選 4 輛車況相近的 Hyundai Grand Starex,並且讓測試中的控制變因一致,包括車輛駕駛人員、車輛載重、胎壓、空調、燈光、車輛行進的順序等均為固定。測試總共進行 2 天,其中「油品品牌」的設定,採 2 輛中油、2 輛台塑的方式,第 1 天使用中油的車輛,第 2 天就換成台塑,確保 2 天的測試時間之內,每輛車都能獲得中油與台塑的油耗數字。

在出發之前,U-CAR 確認所有執行的設定均符合 [ 國道 5 號油耗紀實 ] 標準。圖上:每輛車載重均為 200 公斤,不足者以瓶裝水補足。圖中:空調設定一致。圖下:4 輛車的胎壓統一(前 42 psi、後 47psi)。

U-CAR 安排 4 輛車同時出發的考量,是為了讓不可控制的天氣與車流因素趨於一致,藉由 4 輛車同時出發,無論是中油或台塑的油品,都會經歷相同的氣候與車流,假設 A 油品比 B 油品來得更為省油、有效率,那麼無論是在第一輛車或第四輛車、抑或是晴天或雨天,A 油品的結果應該都要比 B 油品來得更好一些,這是透過歸納的方式,來得到具參考性的油耗數據。

由於 4 輛車同時出發,能讓不可控制的天氣與車流因素趨於一致,藉此觀察油品對於油耗表現的影響趨勢。
廣  告

油耗測試手法與條件:

  1. 測試地點:國道 5 號蔣渭水高速公路,往返頭城與蘇澳路段,並納入雪山隧道路段去程與回程各 1 次 。
  2. 測試車輛:4 輛 Hyundai Grand Starex。
  3. 使用油品:第 1 天 A、B 車使用台塑柴油,C、D 車使用中油柴油;第 2 天交換油品。
  4. 道路狀況:可在安全車距下維持 80-90 公里/小時的最高限速。
  5. 測試速度:依據國道 5 號該路段法定最高速度 80-90 公里/小時,全程開外側車道,若依路況需超車,超完再回外側車道;隧道內則保持車道不變,並依車距調整速限。
  6. 冷氣空調:電子顯示空調調整至 24˚C,風量開到 2 段。
  7. 車上載重:總計約 200 公斤。
  8. 輪胎胎壓:前 42psi、後 47psi。
  9. 加油方式:熄火靜置 10 分鐘,以出發時的同一支加油槍加滿跳停後,靜置 10 秒鐘等油面回穩,再補 1 次跳停。

測試總共分為 2 天進行,而正式測試之前,U-CAR 人員按照標準的 [ 國道 5 號油耗紀實 ] 測試手法,確認 4 輛汽車均呈現油量低(油錶亮燈)之後,添加 10 公升指定柴油接著行駛約 60 公里的距離,藉此稀釋原油箱內的殘油後,再返回出發點開始整備作業。

在正式測試之前,依據 [ 國道 5 號油耗紀實 ] 測試手法,確認 4 輛汽車均呈現油量低(油錶亮燈)之後,添加指定油品再行駛一段距離,再返回出發點開始整備作業。

4 輛測試的 Grand Starex,其載重、胎壓、空調、燈光等設定均為一致,而駕駛與車輛的搭配組合也是固定、4 輛車隊的行駛順序也是固定,唯一變動的因子只有油箱內的油品;第一天測試中,前兩台車、也就是 AB 車採用台塑石化的柴油,後兩台車(CD 車)採用中油的柴油,到了第二天 AB 車換成中油柴油、CD 車換成台塑柴油。

第一天測試的溫度介於 22.5 到 23 度之間,下午出發時天氣為陰有霾,行駛出雪山隧道、接至宜蘭端時下起大雨,在油耗測試的中途休息點、也就是蘇澳時,查詢當時(15:59)的當日累積雨量達到 107mm,已達中央氣象局「大雨」等級,但尚未到達「豪雨」;而第一天測試的車流比預想中順暢,出發與回程在雪山隧道中都能保持 80 公里到 90 公里的速度行駛。

第一天測試時,臺北這端天氣為陰,宜蘭端下起大雨,日累積雨量達 107mm,不過車流相當順暢,沒有發生塞車。

第二天測試時的氣溫有下降,介於 17.2 度至 21.4 度間,但降雨有大幅趨緩,宜蘭整日沒有下雨,深坑端的當日累積雨量為 3.5mm。而就行駛的車流量來說,第二天測試時也能保持速限上限值行駛,雪山隧道內約 80 至 90 公里,宜蘭頭城到蘇澳之間的高架可保持時速 90 公里。

第二天測試,天氣轉為陰,氣溫則稍有下降,車流依然保持順暢、沒有塞車。

2 天油耗測試氣候條件表

第一天開始蘇澳換手點結束
時間14:2815:5917:50
氣溫2322.622.5
風向風速東北 5.2m/s南南西 1.9m/s東北 1.5m/s
濕度78%98%88%
累積雨量0107mm0
天氣陰天雨天陰天
第二天開始蘇澳換手點結束
時間12:4514:1616:10
氣溫18.821.417.2
風向風速東北東 3m/s東北 10.8m/s東北東 4.2m/s
濕度95%77%99%
累積雨量003.5mm
天氣陰天陰天陰雨天

測試結果

詳細的測試結果,讀者可以參考下列整理的表格,從累計 2 天 4 車、共 8 次的油耗結果來看,中油與台塑的柴油各有勝負。

A車B車C車D車
第一天使用柴油台塑台塑中油中油
行駛里程(公里)221.8217.7219.3220.9
耗用油量(公升)14.9214.1715.0315.71
油耗結果14.86km/l15.36km/l14.59km/l14.06km/l
第二天使用柴油中油中油台塑台塑
行駛里程(公里)222.1217.8219.3221.1
耗用油量(公升)15.2914.5715.0515.99
油耗結果14.52km/l14.94km/l14.57km/l13.82km/l

在第一天使用台塑的 A、B 兩車,油耗數字均優於中油的 C、D 兩車;到了第二天時,使用中油的 A、B 車油耗分別是 14.52km/l 與 14.94km/l,使用台塑的 C、D 車油耗為 14.57km/l 與 13.82km/l,台塑與中油在第二天各有勝負。而若將油耗的差異以量化百分比計算,差距都在 1%、2%之內,而台塑石化的柴油還是稍稍呈現出較省油的趨勢。

總結來說,在臺灣販售的柴油油品,必須符合國家標準規範、也就是 CNS 1471 的性質內容,所以理論上無論是中油或台塑的柴油,從理論上或實務上,差異都不會、也不能太大;然而兩者還是會存在稍稍的不同,這是因為生產製造的差異所導致,讀者不妨可以自己試試,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油品。